_titnewslist

木材进口贸易生意怎么做?

比较了解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锯材原木和硬杂木没有做过关于锯材贸易一般流程1 在俄罗斯或者北欧寻找供应商(锯材厂),谈好价格(cif fob fca dpa),一般卖方会做好本国内的清关.2找国内货代公司代理进口,组织运输,清关提货入库。3国内销售现在国内世面上有两种材料,一种是从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由西伯利亚运过来的,一般按照Гост8486-86 1-4  /1-5分级,湿板较多,在口岸当地烘干,此类板材价格较低,但是存在分级不严,公差不稳定等缺点。第二种是按照гост26002-82 1-3/ 1-4 /5分级,按照此标准生产的板材一般质量较高,且为蒸汽烘干到18-22%湿度,黑白塑料布五面包装,俄罗斯和北欧大厂均按此生产,一般我们在南方,青岛港,太仓港的见到的均是此类。现在市场价格云杉/樟子松1-4级市场价在2100左右,进价cif250-270美金这样,毛利一立方只有100多块,属于微利走量的行业。建议题主慎重考虑。

2019.07.09

_titnewslis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如果你也喜欢读武侠小说,我想请问,你认为如下三种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武功设定,哪一种最不科学:第一,轻功。轻轻一跃,就能从浦西飞到浦东;第二,点穴。手指一点,就能把对方立刻定住;第三,吸星大法。双掌一拍,60年的功力,就能从他身上转移你身上。你认为是哪一种?我认为是吸星大法。概念:不断更新轻功,也许是借助了某种当时的“可穿戴飞行器”;点穴,也许其实是超强肌肉僵硬药物瞬间注射的结果。但是“60年的功力”就像Word文件一样的传来传去,几乎不可能,因为它违反了“时间律”。什么是“时间律”?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偷不来、抢不来、要不来、用钱买不来的,获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比如,你用1个亿都买不来会骑自行车,但却可以用三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换来。习惯,就是典型的符合“时间律”,也就是花再多钱都无法瞬间获得,只能用时间换的东西。你只有坚持不懈地站桩、扎马步、打梅花桩,才能不断精进,用时间,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运用:如何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史蒂芬说,你需要养成第七个习惯,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第一、身体。想要在商业、管理、个人方面做得更优秀,你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一天要出现在4个城市,苹果CEO库克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身体,就是你的手机电池。没有一块大电池,或者电量始终在20%以下,是成不了大事的。那应该怎么办呢?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以及定期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身体训练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做到这些很难,可以试试我们在第61课讲的“对赌基金”,帮自己走入正循环。第二、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2009年,我参加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地里,用4天,徒步了120公里。单调的景色,疼痛的双腿,理想、行动、坚持,冲过终点那一刻,我不是豪情万丈,而是平静如水。2013年,我飞到青海,用5天时间,在3300米的海拔上,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了360公里。有一天实在没有完成当天目标。第二天,我倒退20公里,追上部队,完成了全程。2015年,我和10位朋友一起,远赴非洲,用7天时间,攀登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在大雨、极寒、高原反应等等恶劣环境下,最后我们登顶的那一刻,所有人抱头痛哭。快乐是奖赏,痛苦是成长。经过这样的精神训练,你几乎可以面对任何商业世界的挑战。第三、智力。智力,就是你手机的操作系统。智力训练,就是增加操作系统的功能,安装各种APP。怎么做呢?多读书。虽然微信上有很多文章,但大部分微信文章的内容比较碎片、甚至比较片面。我自己写过不少书,当我试着把自己某篇文章的观点,写成书的时候,会把自己挑战得体无完肤,甚至最后放弃。可以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得到”里的“每天听本书”是个很好的快速获取书籍精华的方式。如果你对某本书深有感触,应该再把全本找来,仔细阅读。多写作。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你会发现,你以为自己想清楚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写作,可以帮你把囫囵吞枣吃下去的知识,消化吸收。可以试着至少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公开发表,接受大家的质疑。这些质疑,可以进一步帮助你完善思维和知识体系。第四、社会/情感。还有一项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的,是社会关系,情感连接。常有人问我:你认识那么多人,这个人脉是怎么建立的?我说:给予价值。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用价值浇灌人脉,那就只能用人品抵押。抵押到最后还不起了,你还想借,就会破产。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所以,持续的给予价值。这是更新、积累人脉的唯一方法。给予,减去索取,等于人脉;付出,减去回报,等于胸怀。小结:认识不断更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七,是“不断更新”。习惯,无法通过吸星大法瞬间获得,需要不断训练,持续积累。不断更新,就是通过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的不断训练,磨砺前面六个习惯,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2019.04.09

_titnewslis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统合综效

某个周末的清晨,你被邻居的电话吵醒。他在电话里怒气冲天,说你家的狗不停地叫,搞得他一夜都没睡好。他说,你怎么不把这条没教养的狗安乐死算了。你自知理亏,但也很反感他说话的语气,不想理他。你上网一查,还真有人在天涯发帖:《邻居家的狗好吵人,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毒死它》。怎么办?按照他的方案,把狗弄走算了?可是你和你的狗很有感情。按照你的方案,不搭理他?那他就会带打狗队来打狗了。在他的方案,和你的方案之外,有没有“第三方案”?概念:统合综效我们在与别人合作时,常常遇到这样头疼的选择。“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是通常最终的解决方案。好吧好吧,我再便宜2块,你也加1块,成交;好吧好吧,这批硬件系统我不还价了,但你再送我两套软件。但是,除了“好吧好吧”,这样的妥协方案,有没有“天啊,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的创造性合作呢?每年秋天,大雁都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为什么啊?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们不排出更加拉风的“马”字形,或者“云”字形呢?这是因为,一字形,或者人字形编队飞行,更省力。大雁扇动翅膀,会在后方带起一股上升气流,因此紧跟的后雁,就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带队的头雁飞累了,后雁还会接替他的位置,轮流休息。据科学家分析,以人字形,或者一字形编队飞行的雁群,比单只大雁能飞的距离要长73%。这就是从“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到“天啊,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的创造性的合作,实现1+1>3的效果!这就是“统合综效”: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就是相信除了“非此即彼,你多我就少”之外,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合作”,找到“1+1>3”的“第三方案”。运用:如何实现1+1>3?应该如何寻找这种基于“创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呢?第一、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首先你要理解,你看到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真实的世界在你心中那面镜子上的投影。镜子不同,世界的投影也不同。所以,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观点、价值观的一致。相反,你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团队的多样性。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人观点完全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属多余。很多美国公司都有鼓励多样性的文化,这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有些公司甚至不是鼓励多样性,而是不允许不多样。比如,上下三级,不允许是同一个大学毕业的,以免观点、价值观过于相似。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专业,都有助于让整个团队充满差异性,然后用差异性,激发奇思妙想。第二、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最差的“合作”是“报仇”。我宁愿重伤,也要让你死;或者我宁愿死,也要让你重伤。报仇,是1+1=0.5。妥协,就是“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总比没有好。妥协,是1+1=1.5。合作,就是我帮你,你也帮我。我是做冰箱的,你是卖冰箱的,我们一起赚钱吧。合作,是1+1=2。第三,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是:找到共享的目标。瞎子看不见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寸步难行。大家的目标不是彼此嘲笑,而是走路。以走路为共享的目标,瞎子把瘸子背起来,用瘸子的眼睛,指挥瞎子的腿,就可以走路,甚至去到很多地方了。线上和线下,一定要你死我活吗?他们共享的目标是“更多流量”,于是,线上最成功的淘品牌之一茵曼,开始在线下开展千城万店计划了。互联网和传统,一定要你死我活吗?他们共享的目标是“更高效率”,于是,最传统的烤红薯,开始可以用互联网支付了。你和你太太(或者你老公),一定要你对就是我就错吗?你们共享的目标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于是,你们1+1等于3,甚至在2016年之后,1+1可以等于4了。小结:认识统合综效统合综效,就是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秉持双赢思维,运用知彼解己的习惯,才能产生统合综效的成果。怎么训练综合综效的习惯呢?首先,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然后,培养自己,从报仇,到妥协,到合作;最后,找到共享的目标,通过创造性的合作,发现“天啊,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的第三方案。回到最开始的养狗的问题。你觉得,除了他的方案,你的方案,有没有基于创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能让你们俩都觉得“天啊,太棒了,居然还可以这样”呢?

2019.04.09

_titnewslis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知彼解已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找你聊一聊。他问:什么事?你说,关于这个项目,我觉得…… 他放下手机对你说:别你觉得了,这个项目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知道,你好好跟紧客户的负责人,满足他一切需求,我让其他部门全力支持你。我们这个季度非常需要这个单子,其他项目也不能放松。别担心,你一定能行 …… 你觉得,你老板根本不理解你,甚至都没打算理解你。“双赢思维”的前提,是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的前提,是倾听。但很多人并不真的懂倾听。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喜欢给建议了。概念:知彼解己假如你的眼睛不太舒服,于是去看医生。可是你刚说几句话,医生就说“我知道了”,然后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给你,说:戴上吧。你一定心存疑虑:医生,你还没给我检查视力呢。医生说:不用检查了。这副眼镜我戴了十几年了,被证明很有用,你试试。你将信将疑带上之后,视线一片模糊。你说:医生,我看不清楚,头晕。医生说:怎么可能,我戴的时候很清楚啊。你说:可真的是看不清楚啊!医生很生气:一定是你佩戴的方式不对。你再试试?你说:还是看不见。医生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你往好处想不行吗?真是好心没有好报。你听完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很滑稽。可为什么你会觉得滑稽?因为这个医生在诊断之前,就开始治疗。我们在聆听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达。我们特别希望别人理解我们,却忽视要先去理解别人。所以史蒂芬说,为了获得公众成功,从独立期,走向互赖期,你需要做出一个重要的改变,或者说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记住,首先是知彼,然后才是解己。运用:如何养成知彼解己的习惯呢?那怎么才能养成“知彼解己”,尤其是有效倾听的习惯呢?第一,戒掉“自传式回应”。什么是自传式回应?就是随便一个话头接过来,都能谈自己半小时,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地给出建议。比如“我当年也经历过你同样的人生阶段,你应该这样做”,这是“好为人师”型的自传式回应,随时随地做人生导师;比如“你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事实”,这是“价值判断”型的自传式回应,随便下判断、给定论;比如“你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更多的个人利益”,这是“自以为是”型的自传式回应,妄断别人的动机;比如“为什么你一定要成功?成功有意义吗?”,这是“追根究底”型的自传式回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追根问底。自传式回应,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是阻碍自己听,阻碍自己理解别人的病。得戒。第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 7%通过语言来进行,38%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55%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有时基于微信的文字沟通是不够的,还要语音;语音沟通也是不够的,还要视频;视频沟通也是不够的,还要见面。然后,你要训练自己用眼睛看对方的肢体语言。双手交叉,拇指打转,这代表不耐烦;双手抱臂,向后紧靠,这代表抗拒;上身直立,浅浅就坐,这代表紧张。你还要训练自己用心理解对方的话外之音。他说“哦,原来你是这么认为的”,那基本就代表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他说“嗯,挺有趣”,那基本就代表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当一个女孩子说“你是个好人”,那基本上就代表,你们就没戏了。第三,移情聆听。移情聆听,英文叫Empathic Listening,意思是,把心放到对方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这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是“知彼解己”的关键。进入对方的心灵非常难,但还是有方法可寻的。你可以在听的时候,试着重复他某些话的最后几个字,作为回应:他不接电话……开始下雨了……马上就到期了……等等,这会帮你,也帮他感受到,你正在进入他的故事;然后,你可以用你的语言,重复总结他的表达:我猜我听的是……你现在感觉是……我不确定我理解了没有,你是不是在说……等等,这会帮你,也帮他感受到,你开始理解他了;再然后,你可以呼应他的情绪:你觉得很痛苦……你很愤怒了……你很担忧……等等,这会帮你,也帮他感受到,你已经进入他的心,理解他的情绪;最后,你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他问题的理解,对他情绪的感受,总结一下。你们此时,就站在一起了。你会发现,有时你已经不需要提建议了。就算依然需要,你的建议会更有价值。就算和原来一样有价值,他的接受度都会高很多。当然,你也需要足够的智慧判断,什么时候重复、总结、呼应并不必要。安静的聆听,就已经足够。小结:认识知彼解己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再寻求被别人理解。理解别人,是重要的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怎么做呢?第一,戒掉“自传式回应”;第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第三,移情聆听。

2019.04.09

_titnewslis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双赢思维

       前面有三讲的内容,与你分享了帮助你从依赖期,成长到独立期,获得个人成功的三个重要习惯,其实也是三个重要的“思维转换”:积极主动(Be Proactive),帮你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对我的行为和选择负全责;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帮你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在采取行动之前,先用心智创造结果;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帮你把思维转换为:我可以让更重要的事,永远不为次重要的事让路。    我知道,学习这些习惯,对很多学员来说,比理解“价格锚点”要难得多。因为价格锚点,是知识,一学就会,立刻能用;而这些习惯,是技能,甚至是态度,需要不断的刻意、甚至刻苦的练习、感悟。但是,它们是对你的底层操作系统的升级,是让你能拉更大的车,必须更换的大功率引擎。它们对你一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价格锚点”。今天我们先从“双赢思维”开始,分享从独立期到互赖期的三个习惯。你的一个明星销售和一位潜在客户跟进了一年,最近终于有了重大的进展,客户表示愿意采购你的软件系统,但因为金额巨大,要求和创始人你亲自见一面。你和你的销售非常高兴地去登门拜访了。但你和你的客户聊得越久,你就越发现,他们现在的阶段,其实根本不适合用你们的软件系统,买回去也是浪费钱。你只要说“你们用了我们的系统,一定如虎添翼”,就能成交,公司也会利润大增。你也可以告诉他“别买了,这是浪费钱”,那你的销售一年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你的内心非常纠结。怎么办?说服自己,万一奇迹发生,人家真的用起来了呢?或者主动提出,这么好的用户,给你们打个折!以此挽回一点愧疚感?还是说:感谢您的信赖,我觉得我们另一个版本的系统更匹配您的业务,而且可以节省80%的采购费用。建议我们先从这里开始合作,不断深入?很多人一定觉得第三个答案疯了。人家都愿意付钱了,你不赚,那不是吃亏了吗?在今天,很多人对吃亏的定义是:被别人占便宜,当然吃亏;有便宜不占,也算吃亏;便宜占少了,还是吃亏。真的是这样吗?概念:双赢思维有一次,阿里的销售人员在做培训。马云顺便去看了下。他发现,培训老师居然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他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为什么?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就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交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双赢思维(Think Win-Win)就是说:两个人之间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之上,那我就不干。双赢思维是一项艰难的“思维转换”,因为它要彻底提升你的格局。鹰有时候会飞得比鸡要低,但鸡却永远不可能飞得比鹰更高。运用:如何修炼 “双赢思维”呢?如果我想飞得更高,那应该怎样修炼 “双赢思维”呢?不断提高境界。第一,鸡的境界: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要输。有的人赢了,已经无法获得满足感。他只有让对方输了,才有满足感。真有这样的人。你从小的宿敌,一路以来的竞争对手。你希望他失败的渴望,已经超过了希望自己成功的渴望。这样的境界,是建立在“稀缺心态”(Scarcity Mentality)上的,相信他多吃了一口,我就会少吃一口。他吃饱了,我就会饿死,从而让别人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第二,雀的境界:我要赢。如果因此你输了,别怪我。这是最常见的心态。我只想自己赢,才不关心你是赢是输。你赢了,挺好。你输了?对不起,是你倒霉。回到最开始的案例。我的系统是好系统。买也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能用得上,挺好;你用不上,也不能怪我。反正,我就是要赢。第三,鹰的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别干。这样的境界,是建立在“充裕心态”(Abundance Mentality)上的。放弃基于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至少不会饿死。但如果进行了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就损害了我在你、在别的客户、在合作伙伴,甚至在朋友们、家人们心中的情感账户。我的路会越走越窄,飞得会越来越低。追求赢,简单。追求你输,我就不赢,实在是很难。你,能做到吗?小结:认识双赢思维双赢思维,就是两个人之间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之上,那我就不干。修炼双赢思维有三个境界。第一,鸡的境界: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输;第二,雀的境界:我要赢。如果因此你输了,别怪我;第三,鹰的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不做。你,正在哪个境界?本文来自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2019.04.09

_titnewslis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事第一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睁开眼睛的每一天,都像在伊拉克打仗一样,炮火纷飞?你的项目,仿佛每天都在上演《泰坦尼克号》,《2012》,《天地大冲撞》和各种灾难片?你的客户,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员工轮番出问题,以至于你挂了电话回微信,微信没回完又接电话?终于在半夜2点匍匐上床,但还没睡几个小时,第二天的战争又开始了?如果有人和你说,去读个书吧,你说:你真有时间,我都忙疯了!他说:讨论一下明年的计划吧?你说:明年?等我活过明天再说吧。他说:停一停,停一停,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你说:算了,我先跟上时代的脚步吧,让灵魂飞一会儿。这就是典型的“救火队员”型的创业者、管理者。始终在和时间赛跑,在忙碌,焦虑,和一种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中不断前行。但这样真的对吗?当然不。概念:要事第一你之所以这么忙,甚至忙到焦虑,是因为你一直在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重要,所以不能不做;紧急,所以必须现在做。迫在眉睫、兵临城下,能不焦虑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减少“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怎么做呢?史蒂芬·柯维说,那你就需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的第三个习惯了:要事第一。【案例-开始】美国某小镇有一个消防队。他们是真的“救火队员”,救的是“真火”。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他们也总是疲于奔命于各种“重要且紧急”的火情。他们有办法减少“重要且紧急”事情 —— “救火”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救火不就是你们存在的意义吗?不救火,那还要你们何用?这个消防队不这么认为。为了让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他们决定,在救火之外,派专门的队员上街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易燃物和各种隐患,并逐项反应改进。一开始工作量更大了,而且效果并不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小镇的火情真的减少了。而因此,消防队就有更多时间上街检查,然后火情进一步减少。最终,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变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专注于重要(但还不紧急)的事情,在它慢慢变得紧急之前完成它,这就是“要事第一”。【案例-结束】--------------------------------------------------------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矩阵”法史蒂芬以轻重为一维,缓急为另一维,构建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图:时间管理矩阵。在西方管理中,常会使用“二维四象限”分析工具。这个工具对于分析对立统一的概念非常有用,我会在第四季度工具篇专门来讲。回到“时间管理矩阵”。为了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我们针对四个象限,应该用不同的策略。第一象限,重要,并且紧急。突如其来的公司公关危机,下周就要提交的投标方案,追赶本月销售指标,在重大行业论坛上的演讲文稿等等,这些都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虽然这个象限的事情,是你的焦虑之源,但是对待它们你并没有什么讨巧的办法,只有立刻、马上动手完成,杀掉一个是一个。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每日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每周检查项目进度、风险控制点,招聘更好的人才、清除污水员工,常规性拜访客户,和合作伙伴座谈,结识真正的高手,扩展自己的人脉,一次真正的休息等等,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不紧急,它们常常往后排,再往后排,直到变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污水员工逼走了几个优秀员工,客户因为疏于沟通而流失给了竞争对手,项目风险雨后春笋一样浮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车到山前发现没学过套路。要事第一,其实就是指:把时间尽量优先花在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电脑上经常跳出来的新邮件,手机嘟嘟嘟的各种通知,各种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会议、论坛、活动:哎,你有空也来吧。这些事情也许是紧急的事情,但很多并不重要。试着关掉邮件、关掉电脑、关掉手机。对于“哎,你有空也来吧”的活动,你应该一律没空。别编理由,温柔而坚定地说:谢谢啊,我就不去了。为什么没有时间做第二象限的事?因为第三象限的事做太多了。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公司叽里呱啦地八卦、在家里稀里哗啦地追剧,都应该戒掉。除非你认为这些对你是“真正的休息”,但别休息上瘾了。小结:认识要事第一要事第一,就是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小于15%,这样你就可以把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减少到20%~25%,达到“忙,但不焦虑”的“要事第一”的境界。这时候,你可以也像比尔·盖茨一样得瑟地说: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本文来源于得到付费课程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2019.03.07